木里县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幅员面积13248.6平方公里,占凉山州面积的22%,为全州第一。全县辖28个乡(包括2个苗族自治乡、2个蒙古族自治乡、1个纳西族自治乡)1个镇、112个村、604个村民组,9个国有牧场和1个农牧示范场。总人口12.7251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5人,其中农业人口11.1576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包括彝、汉、蒙、纳西、苗、壮等17个民族组成的藏族自治县。200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7722万元,县财政收入9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5元。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的藏族自治县。1953年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木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撤区建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尤以藏民族为众。

  木里藏族自治县属国家定点扶贫工作重点县,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2000年我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要完成脱贫致富的任务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上级部门一如继往的大力支持。

  我县还是州、滇、藏三省区联合创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香格里拉的腹心地带,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路。境内有雪山、草原、溪流、寺庙、僧侣以及纯朴的村民……,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但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人们的憔悴面貌势必会影响到我县的旅游形象,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一九九八年以来,我县相继被列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施业地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我县是一个产粮为主的的农业大县。农业为主意味着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非常重要。而我县的农田水利设施状况非常落后,为带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一工作对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至此国家“十五”期末、“十一五”规划开始编制之机,我们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会,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的文件精神,依托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结合本县实际搞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工作

  二、编制依据

1、 川赈办[2005]17号文《关于启动“三州”地区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关于印发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的通知》

3、 陈华亨主任在2005以工代赈计划衔接会上的讲话精神

4、 木里县人民政府《关于编制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5、 木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木里县“十一五”期间规划小型农田水利渠系工程涉及 20个乡(镇)33个村,其中26个贫困村。规划期为2006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要点

  “十一五”期间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目标:一是集中成片连线为主;二是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以发动自主创业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参与,建好骨干工程,不断探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三是建设渠堰174.2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28亩,改善灌溉面积4671亩。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1、渠系工程共计32处,新建渠系长度55.6公里,维修整治渠系长度118.6公里,开挖土方91646立方米,水泥浆砌82295立方米,群众投劳68800个工日,投入水泥5099吨,为20个乡(镇)33个村,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28亩,改善灌溉面积4671亩。

 

  木里县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二章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木里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0320″至101°40,北纬29°4030″至29°1020″之间。东与冕宁、九龙隔江相望;南和盐源及云南省的宁浪、丽江为邻,西与稻城和云南的中甸接壤,北靠理塘、雅江。幅员辽阔,总面积13252.9801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全县总人口12.72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576万人。县境内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530米。山高水低,地广人稀,经济状况十分落后,被国家列为国贫县之一。

  二、地形、地貌

  木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表现最典型的地段。地势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太阳山,中部宁朗山,西部贡嘎山,这三条山脉均为沙鲁里山南延的分支,无量河、理塘河、雅砻江由北南来,日泻千里。奔腾直下,形成了三山隔三水之势。境内群山屹立、峰谷相间,一般高差均在2000米左右。位于县境西部贡嘎山脉的夏诺多吉峰高达5958米,而最低点的三江口水面海拔仅1530米;相对高差达4428米。由于地质构造,加之河流深切,构成姿态万千。地形复杂的立体地貌,境内大致可以分为西北部的山原地貌,东南部的中山深切的山地地貌和西南部的高山深切的山地地貌。

  三、气候条件

 项目区地处北纬27°4030″——29°1020″之间,按其地理纬度,应属北亚热带气候带。由于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的控制,使气候的垂直分布占主导地位。即垂直变化大于水平变化,从低到高出现了暖温带、亚寒带及永久冰雪带等气候类型,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西南印度洋季风和东南太平洋季风是影响我县气候的主要原因。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受阿拉伯伊朗高原经印度塔尔沙漠平流来的西风南支急流控制,青藏高原和重重叠叠的高山成了北方、西方和西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天然屏障。形成了天空晴朗、云层不多、气候干燥,降雨极少,日照充足,气温较高的特点。夏半年(510月),高空西风急流北移,南支气流逐渐结束,印度洋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剧和西南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湿潮空气,成为本区多雨季节,由于水份调节气温反而不高。随着季节不同而变化,不同性质的大气环流的交替影响,构成了我县明显的气候特点,干季和雨季分明,气温年度化小,日变化大,日温差大,日照长,风大的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从资料分析看出我县降雨量比较丰沛,但地域差异较大,分布极不均衡,并且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春夏旱十分严重。

  四、地质情况

  木里县地处杨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印支地槽系的交界带上,属甘孜—木里地背斜带的东缘,东南紧邻盐源、丽江缘褶地带,四级大地构造多属木里地背斜。木里县地质构造体系主要包括:日斯公断层、丁央断层、前波断层、长枪短轴背斜、博瓦弧形构造。

  五、水资源的特点

  木里县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纵横境内,境内天然径流量58.13已立方米,人均58150立方米是四川省人均有水量的18.6倍。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年5-10月降水量多并且集中,地表降温迅速,蒸发能力相应减弱,水资源失调。其中3-5月河流水量最枯,需水量最大,贡需矛盾突出。7-9月河川径流猛增,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光热能源未得到充分利用。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小,光热资源丰富,蒸发量大。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是木里农业用水缺水的主要原因,加之我县地形山高坡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急待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状况

 

  木里县农村人口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和其它方式收入稀少,根据本次规划调查截止2004年底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口有100487人占总人口的78.9%。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的有25264人,占总人口的19.8%;年人均纯收入637元至882元的有54620人,占总人口的42.9%;年人均纯收入882元至1000元的有20603人,占总人口的16.2%。农民人均粮食只有415.9公斤。

 

第三节  小型水利现状

 

  一、干旱情况

  项目区旱季的时间长达半年,冬春连晴少雨,天气干湿多风,蒸发量特大,地表径流大幅度减少。冬干春旱年年有,即使进入雨季,夏旱和伏旱也会常常出现。旱灾的频繁发生,已成为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从气象部门多年的旱情资料分析统计,各类旱灾的发生频率均在40%以上,其中以春旱最多,夏旱次之,伏旱较少。由于春夏连旱普遍,加重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干旱不但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制约了农村项目区内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势在必行。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木里藏族自治县现有耕地 16.85 万亩,其中有效罐面5.987万亩是一个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为主意味着配套的水利设施非常重要。我县工有水利工程15167处,其中池、塘、库744个(其中水库一座,为小(一)型水库),引水渠772条,1412公里(有效灌面1000亩以上渠堰2条,500亩以上渠堰有9条)。但众多水利工程都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年代久,建设标准低,技术条件差,多为土沟毛渠,加之运行年代久,老化严重,渠系利用系数较小。由于当地群众贫穷落后等诸多因素,有的长期以来多数渠道未能维修、养护、防渗,加之自然灾害,而失去功能,有的则渠道老化、渗漏、跨塌,根本就没有通水了。我县目前仍有   万亩灌溉用水非常困难,涉及个29个乡(镇)、112个村。这些地方农民居住的村寨附近水源条件差,或根本没有水源。农田灌溉靠天降雨播种,时遇干旱年,稻田作为玉米地,玉米地作为荒地时有,因此,农民群众常年为水发愁,导致项目区群众争水纠分常有。因此,我县的农村小水利设施十分脆弱。

  三、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必要性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事实证明,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利于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十一五”规划区域是我县粮食主产基地,我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结合产业结构调查,现种有大量经济林木如花椒、核桃、柠檬等。水利工程的配套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等进行规划。故本次规划是结合实际的,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必要的。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截止2004年末“十五”期间我县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47万元,建设渠道长63公里,完成工程量:开挖土方2.3万方,水泥浆砌0.475万方,投入水泥1623吨,新增有效灌面3200亩,改善灌面5190亩。以工代赈工程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全的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为基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治理、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治水防洪、改田改土”为重点,全面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水利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止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和肆意破坏。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正确认识水利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处理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特别是要妥善处理移民问题,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克服水利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顺理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水利发展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和重点。

  4、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保续建保投产,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步。

  三、目标任务

  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目标任务是解决20个乡(镇)33个村的灌溉用水困难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28亩,改善灌溉面积4671亩。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拟建小型水利工程共计32处,新建渠道及整治长度174.2公里;总投资448.8万元,资金筹措为:申请以工代赈资金38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68.8万元。共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28亩,改善灌溉面积4671亩。

  二、建设布局

  渠系项目分布在县境内20个乡(镇)涉及33个村即:俄亚乡俄碧大堰、三桷垭乡巴斗罗堰、李子坪乡给色拉达堰、博窝乡田埂堰、固增乡利念堰、列瓦乡碾水大堰、桃巴乡团结大堰、乔瓦镇达瓦大堰、东子乡东子大堰、俄亚乡卡瓦堰、宁朗乡结配堰、卡拉乡中苦苦堰、麦地龙乡尼波大堰、东子乡兴保、红旗大堰、三桷垭乡碧基大堰、水洛乡罗斗堰、依吉乡后所堰、宁朗乡布定堰、芽租乡周家坪大堰、固增乡上固拉堰、博窝乡坑古堰、麦日乡日俄堰、倮波乡阿吉堰、沙湾乡纳瓦堰、东子乡然面下堰、牦牛坪乡阿达龙堰、桃巴乡你易堰、水洛乡都鲁堰、水洛乡利明堰、西秋乡活麻湾堰、沙湾乡文洛堰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一、优先安排顺序

   以工代赈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深受农民的欢迎,因此,安排好工程实施的优先顺序,关系到千家万户。优先顺序分两个级别:

  A级优先:

  1、纳入《四川省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的重点贫困村的项目优先;

  2、赤贫人口中的贫困村的项目优先;

  3、受山地自然灾害危害的村的项目优先;

  4、地方病严重的贫困村的项目优先;

  5、与特色产业相结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项目优先;

  B级优先:

  1、从未安排过以工代赈资金贫困村的项目优先;

  2、连线、成片开发的项目优先;

  3、受益群众面大的项目优先;

  4、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项目优先安排;

  5、续建项目优先;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在综合考虑全县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在俄垭乡等20个乡(镇)33个村分年度实施

  二、年度实施计划

  (一)、2006年以工代赈小型水利项目建设

  总投资112.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94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8.8万元。

  1、俄亚乡俄碧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8.3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662立方米,水泥浆砌2140立方米 ,投入水泥190吨,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2亩,改善灌溉面积302亩。

  2、三桷垭乡巴斗罗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2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600立方米,水泥浆砌900立方米 ,投入水泥90吨,总投资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3亩,改善灌溉面积154亩。

  3、李子坪乡给色拉达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7公里,开挖土石方量5600立方米,水泥浆砌1780立方米 ,投入水泥240吨,总投资21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7.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5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5亩,改善灌溉面积134亩。

  4、博窝乡田埂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250立方米,水泥浆砌1600立方米 ,投入水泥198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5亩,改善灌溉面积115亩。

  5、固增乡利念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2公里,开挖土石方量600立方米,水泥浆砌250立方米 ,投入水泥44吨,总投资2.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0.4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4亩,改善灌溉面积65亩。

  6、列瓦乡碾水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6.2公里,开挖土石方量2170立方米,水泥浆砌1580立方米 ,投入水泥16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亩,改善灌溉面积158亩。

  7、桃巴乡团结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8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600立方米,水泥浆砌2000立方米 ,投入水泥230吨,总投资19.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6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4亩,改善灌溉面积245亩。

  8、乔瓦镇达瓦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3.4公里,开挖土石方量680立方米,水泥浆砌1020立方米 ,投入水泥97吨,总投资10.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8.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7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3亩,改善灌溉面积124亩。

  9、东子乡东子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6.6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320立方米,水泥浆砌1650立方米 ,投入水泥23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3亩,改善灌溉面积212亩。

  

  (二)、2007年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总投资81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67.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3.5万元。

  1、俄亚乡卡瓦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2.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490立方米,水泥浆砌600立方米 ,投入水泥80吨,总投资7.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6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3亩,改善灌溉面积214亩。

  2、宁朗乡结配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6.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170立方米,水泥浆砌1780立方米 ,投入水泥192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5亩,改善灌溉面积156亩。

  3、卡拉乡中苦苦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950立方米,水泥浆砌1800立方米 ,投入水泥230吨,总投资1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2.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5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6亩,改善灌溉面积138亩。

  4、麦地龙乡尼波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6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351立方米,水泥浆砌1800立方米 ,投入水泥230吨,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1亩,改善灌溉面积103亩。

  5、东子乡兴保、红旗大堰改建2处,渠道整治长度10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120立方米,水泥浆砌2950立方米 ,投入水泥300吨,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6亩,改善灌溉面积125亩。

  6、三桷垭乡碧基大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4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800立方米,水泥浆砌1200立方米 ,投入水泥200吨,总投资10.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8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1亩,改善灌溉面积196亩。

  

  (三)、2008年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总投资108.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90.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8.1万元。

  1、水洛乡罗斗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000立方米,水泥浆砌1354立方米 ,投入水泥17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6亩,改善灌溉面积59亩。

  2、依吉乡后所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120立方米,水泥浆砌1400立方米 ,投入水泥14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4亩,改善灌溉面积135亩。

  3、宁朗乡布定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7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340立方米,水泥浆砌1980立方米 ,投入水泥210吨,总投资16.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4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8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7亩,改善灌溉面积142亩。

  4、芽租乡周家坪大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1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0000立方米,水泥浆砌37500立方米 ,投入水泥650吨,总投资4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37.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7.5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4亩,改善灌溉面积259亩。

  5、固增乡上固拉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3.6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183立方米,水泥浆砌1100立方米 ,投入水泥60吨,总投资10.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8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3亩,改善灌溉面积67亩。

  6、博窝乡坑古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4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320立方米,水泥浆砌1200立方米 ,投入水泥7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7亩,改善灌溉面积124亩。

  (四)、2009年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总投资80.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67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3.4万元。

  1、麦日乡日俄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7.6公里,开挖土石方量6080立方米,水泥浆砌3040立方米 ,投入水泥180吨,总投资22.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8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2亩,改善灌溉面积129亩。

  2、倮波乡阿吉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8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600立方米,水泥浆砌2240立方米 ,投入水泥150吨,总投资21.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6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6亩,改善灌溉面积215亩。

  3、沙湾乡纳瓦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6公里,开挖土石方量4680立方米,水泥浆砌1380立方米 ,投入水泥130吨,总投资14.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4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5亩,改善灌溉面积123亩。

  4、东子乡然面下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4.3公里,开挖土石方量860立方米,水泥浆砌970立方米 ,投入水泥5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5亩,改善灌溉面积95亩。

  5、牦牛坪乡阿达龙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3.2公里,开挖土石方量700立方米,水泥浆砌960立方米 ,投入水泥60吨,总投资9.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6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6亩,改善灌溉面积67亩。

  (五)、2010年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总投资6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1万元。

  1、桃巴乡你易堰改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2公里,开挖土石方量800立方米,水泥浆砌700立方米 ,投入水泥60吨,总投资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6亩,改善灌溉面积95亩。

  2、水洛乡都鲁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500立方米,水泥浆砌1200立方米 ,投入水泥100吨,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1亩,改善灌溉面积124亩。

  3、水洛乡利明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3750立方米,水泥浆砌1310立方米 ,投入水泥108吨,总投资1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2.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5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9亩,改善灌溉面积98亩。

  4、西秋乡活麻湾堰新建1处,渠道长度5公里,开挖土石方量4100立方米,水泥浆砌1348立方米 ,投入水泥120吨,总投资1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2.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2.5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5亩,改善灌溉面积114亩。

  5、沙湾乡文洛堰改建建1处,渠道整治长度6公里,开挖土石方量1200立方米,水泥浆砌1563立方米 ,投入水泥130吨,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3万元。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1亩,改善灌溉面积84亩。

 

第四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概算总投资448.8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38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68.8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十一五”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技术服务等工作由县水利局具体负责。

 

第二节  实施方式

 

  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增强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小水利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纳入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早规划,早动员,早动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落实。并成立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以工代赈办、财政局、县扶贫办、审计局、水利局为单位成员的工作小组,负责小水利工程的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工作,水利局具体负责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及其指导运行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衔接和地方配套以及自筹资金的落实,其它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努力把工程做得更好。

  在工程实施中,层层签定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受益乡村领导亲自抓工程建设,协调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得到组织保证。

 

第三节  工程管护

 

  工程后期管理严格按照《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水利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工程建成后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把已建成的小水利工程管好用好,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的管理使用,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期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组织管理机构

  我县小型水利建设,是关系到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最直接、最具体体现,也是发展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县水利灌溉条件的民心工程。木里县人民政府把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本届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审计、水利局为单位成员,下设办公室在水利局,并一直负责抓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各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领导亲自来抓,并负责协调工作,发动和组织劳力,确保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二、资金管理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工程量大,在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设立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努力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按照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在工程建设中要按照工程建设进度,由工程施工人员审查核定,领导审批进行报帐。工程竣工之后,通过验收合格后方能结帐。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材料及设备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有利于资金的节约管理。

  三、加强领导,把好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搞好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州的工程管理条例,对建设工程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严格搞好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每个工程都配有业务水平高、技术过硬的业务人员。

  2、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行政领导负责制,确保工程项目自始自终有人负责。

  3、搞好工程招投标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按照水利工程招投标办法,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要选定相应资质和有施工经验、重合同、守信誉的施工队伍来承担工程建设任务。

  4、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理。

  5、实行技术指导负责制,抽调技术骨干驻守工程现场,负责施工技术的指导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径流,少数个别工程开采部分地下水,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配置上是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分布面广,单项工程量小,不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破坏,也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工程建成后,将在取水口和供水枢纽设置防护区,建立一系列保护措施和办法,将会更有利于水环境保护。

  

第二节 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规划的渠系工程32个工程点,覆盖范围20个乡镇、33个村改善灌面为8228亩,新增灌面4671亩,工程建设长174.2公里m,总投资为448.8万元。从经济效益上看,有利于多种经营,各种经济作物生产,搞活地方经济,提高粮食产量,减少自然灾害,年可节约因挑水灌溉的劳动力上万个,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从事其他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年可减少农忙季节因争水灌溉而发生的民事纠纷若干起,使社会更加稳定。

 

第三节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

  2006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798亩,年亩均增产粮食120公斤,每亩增收192元估算,增加经济效益72.92万元。

  2007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34亩,年亩均增产粮食120公斤,每亩增收192元估算,增加经济效益48.65万元。

  2008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617亩,年亩均增产粮食120公斤,每亩增收192元估算,增加经济效益50.25万元。

  2009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893亩,年亩均增产粮食120公斤,每亩增收192元估算,增加经济效益36.35万元。

  2010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57亩,年亩均增产粮食120公斤,每亩增收192元估算,增加经济效益33.73万元。

  总之,从社会、经济效益上看,可稳定当地社会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当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脱贫致富的一项德政工程。

  

  木里县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表